目前分類:考古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聽說上次聚會的時候宗蓉有帶了一本神秘的相本...現在都放到相簿裡去啦...XD有看到自己出現在照片裡的千萬別嚇到啊XDXD

fjur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典型在夙昔,一份很珍貴的史料,細讀必有收穫...嗯嗯...
以下文章著作權屬OMEGA所有。


我的音樂年代
 
我的音樂年代-高中民謠吉他社 
我的音樂年代
從高中民謠吉他社開始
我決定用自己的經驗來解釋我所說,首先我高中加入民謠吉他社(學校還有古典吉他社),和大多數人一樣在學長的教導下,從無敵四和弦C、Am、Dm、G7開始練起,配合下下上上下上的基本刷法與T1213121的指法,唱起『歡樂年華』等一首首『校園民歌』,而有些學長會自己抓歌,然後自彈自唱起最新的流行歌曲,當然,也有人是去買最新的歌本,內附歌詞,主旋律,還有最重要的和弦,有些還告訴你該用甚麼刷法或指法;其實,一開始不懂,反正抒情歌曲用指法,其他的就用無敵刷法;就這樣開始在班上、在聯誼的時候,招搖撞騙。 

那個時候,也有比較積極的同學,自己去外面樂器行找老師學,然後,慢慢的發現他們會很多怪東西,他們說那叫『跑馬』、『三指法』、『分散和弦』,他們還會過門呢! 
 


有的時候會看到有學長在『爬格子』,他說他在練習音階,其實,我也不懂甚麼是音階,反正就是一個音一個音用pick彈出來。 

記得迎新演唱會上,有幾個學長很怪,5個人在台上,有打鼓的,有彈電吉他的,有彈貝斯的,有一個主唱,還有彈鍵盤的,唱英文歌,很吵,舞台動作很多,特別是那個彈電吉他的學長,他們好像唱了3首歌吧,忘了;我說我們不是『民謠吉他社』嘛?後來,才知道他們是『民謠吉他社』的『熱門音樂組』,後來才知道,原來學校曾經有過『熱門音樂社』,只是『民謠吉他社』的學長們太厲害了,『熱門音樂社』的團被『熱門音樂組』幹掉,也就社風不振而倒社,當然,這可能只是八掛吧。只是後來我半開玩笑的問大學社團的學弟,『民謠吉他社』的人也開始玩團,教電吉他,那我們和『民謠吉他社』有甚麼不同? 

高一下期末考完,社團裡,我們幾個新生交換這一年來的心得,忘了是誰提議要組個樂團,是吧,『熱門音樂組』好像還沒新血,這樣迎新就沒團了。然後,就這樣,我去學貝斯,分別有人去學鼓和電吉他,找個主唱和鍵盤手,樂團組起來了,後來才知道,其實有另一組人馬也在組團說,不過那是另外的故事。 

我們的處女秀,Bon Jovi的『Never Say Goodbye』和Europe的『Carrie』,本來應該兩首有一首是快歌的,只是,呵呵,時間緊迫嘛。 

MegaCake1005 2000/6/27



1.初次玩團 
那時候,大家練的歌好像都差不多,呵呵,反正就是西門丁萬年大樓的新知紡(好像打錯字了),那裡有賣甚麼團,那張專輯的套譜就是了,整個團要開歌的時候就去那裡找,如果找到了,就合買一本,然後大家copy,如果沒找到,又沒有認識的人有的話,呵呵,就換歌吧。那個年代好像不流行抓歌,至少,玩團是如此啦,大家人手數本武功秘笈,就給他埋首苦練,目標是彈的和譜上寫的一模一樣,對了,以前多是日本出的套譜,所有的樂器都在一本,然後大概賣1000元台幣左右,可是,忘了從甚麼時候開始,就變成美國譜,然後每個樂器都各出一本,好像還將專輯裡的歌曲分開賣;對了,也有很多歌我們是從吉他雜誌上找來的,好像每一期都會附上個幾首歌的譜當作練習(運氣好是套譜,運氣不好,吉他雜誌給吉他譜,貝斯給貝斯的,鼓給鼓的)。 

這樣可以理解為什麼那時候每個團練的歌都差不多,反正秘笈就那幾本,大家傳來傳去的。 

另一方面,那時美國的『重金屬』樂團還真是蓬勃發展,80年代,真是出了一堆,長髮、皮衣、皮褲、皮靴、雙吉他、還有必備的兩首抒情曲,通常,進排行榜的就是這兩首抒情曲,呵呵,那時,只覺得,『重金屬』樂團唱抒情曲好有味道,好好聽喔,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流行公式』吧,唱片公司創造出一種新『流行品味』,忽然,想起,『動X火車』,呵呵。 

我們換吉他手了,新的吉他手,從民謠轉進電吉他,而他的老師,是『傑克與魔荳』的吉他手魔頭,當然,某個週末,應他老師之邀,我們跑去在公館的『wooden top』,這應該算我第一次接觸所謂本土的『地下樂團』吧,只是,那次的感覺只有,『嗯,我們是不是跑錯地方了』,當我們上到二樓時,不大的空間裡,台下大概坐了20人左右,我覺得我們是入侵者,沒有人回頭多看我們一眼(可能一是生面孔,另一是兩個男生),我們靜靜的坐著,我的心中隱約有種荒謬的念頭,表演完,魔頭下來和我們打個招呼,我們兩個便匆匆離去。 

那時候,似乎以翻唱為主,所謂的『搖滾國歌』吧,台上台下對這些歌曲可熟悉的呢,不只音樂要求做到一樣,甚至連舞台肢體動作也盡可能模仿。 

後來,真正看到許多本土『地下樂團』是在薛岳在中廣青春網所主持的一個關於樂團的節目,每個星期六下午,幾個樂團在中廣大聽演唱,節目現場播出,讓聽眾進行票選,最後的入選樂團在新公園(現改名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音樂台比賽,呵呵,那天下午空腹聽到胃痛,幾乎較活躍的『地下樂團』都去了吧。
MegaCake1005 2000/6/28



2.大學新生 
曾經以為,彈彈民謠吉他,唱唱校園民歌就是玩音樂,曾經以為,重金屬就是搖滾樂,曾經以為,有電吉他和鼓的就是重金屬,所以,齊秦的音樂,Bon Jovi的音樂,Skid Row的音樂,Guns & Roses的音樂,對那時的我而言,都是重金屬音樂,都是搖滾樂團,都是搖滾樂。

有一陣子開始覺得民歌手沒甚麼,直到,Unplugged出現,才驚覺原來,民謠吉他還是可以做很多表現,還是可以很厲害的,而且,的確,原音重現的難度似乎高了些。 

接觸所謂的『新音樂』(曾經有本『新音樂百科全書』)是大學參加『搖研社』的事了,高中時代,雖也零星買過幾張所謂『新音樂』的專輯,其中也有幾張是藍儂唱片出的,但是,除了『新』,對我並沒有甚麼特殊的感覺,少了一種共鳴。 

說說搖研社吧,『搖滾音樂研究社』,根據我對學長說法的認知,『搖滾音樂研究社』顧名思義在『研究搖滾音樂』,那時心中充滿疑惑,音樂就是音樂,有甚麼好研究,而且,還用『社會學』的角度研究音樂。呵呵,這實在是讓人有些無法理解,可是,從一次又一次的樂賞,一次又一次的閒聊,一次又一次的讀書、討論,改變了我對音樂的思考,我開始去思考音樂背後,所代表的究竟是甚麼,歌手所想表達的究竟是甚麼。 

我們從搖滾史開始,從藍調起源,到早期的Rock & Roll,到60年代的迷幻搖滾,Bob Dylan民謠搖滾,到Led Zeppelin硬式搖滾,前衛/藝術搖滾,Punk音樂,重金屬音樂,新音樂,到『台灣本土的搖滾樂』。我們試著去了解每個年代和我們一樣的年輕人在想些甚麼,我們試著去了解社會大環境與他們之間的交互影響,其實還蠻有趣的。 

我們開始去尋找自己的音樂,第一次,我發現一般媒體已經無法滿足我對音樂的需求,給我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音樂,而且完全屬於我的。我們開始去交換彼此間的音樂心得,開始去告訴彼此,我聽到了甚麼。
其實,聽的改變,並沒有很快的反應在我所玩的音樂上,基本上,練的那些歌還是『有套譜的』『重金屬』歌曲,若真有不同,大概就是,幾乎沒再練過Bon Jovi的歌了,取而代之的是Cinderella,Metallica,Halloween,Guns & Roses等,特別是Metallica,Halloween和Guns & Roses有幾首歌,根本就是新搖滾國歌。
MegaCake1005 2000/7/1

他說
"由於-
口袋沒錢,
約會沒時間,
除了台北場,
其他的我就無法奉陪了...
sorry!! "
真的,大家都談戀愛去了,有了愛人,還愛音樂幹嘛.
我想,是不是我也該找個人來愛我
根據預測結果,一個半月後,他還是會愛上音樂的,而且,是瘋狂的愛上
另一個他說
"回頭是岸
阿彌陀佛~~~ "
呵呵,不知道佛有沒有愛人^O^
MegaCake1005 2000/7/1



3.原來創作不難 
大概從What's up開始,我們試著去抓一些沒有譜但是覺得喜歡的歌來練,但是似乎還是沒人抓Metal的歌來練,像What's up這樣的歌好抓多了,和弦簡單,solo也不難。

應該也是重金屬淡出的年代,新生代的音樂已轉移至由Nirvana所引發的Grunge,還有往前追朔的Punk;音樂所重視的是一種狀態,宣洩一種情感,更重要的是,他告訴大家一種DIY的自我創作精神,每個人都可以玩自己的音樂,你不需要很高深的技巧,只要你有話要說,只要你想透過音樂告訴大家,就夠了。 

在這場遊戲裡,沒有甚麼不能被接受的,不會solo,沒關係,刷和弦也可以,唱不上去,沒關係,用唸的也可以。 

當然,翻唱依然存在,只是,翻唱對象改變了。
開始喜歡上藍調,可能是因為懶惰吧?自己從完全照譜彈,後來,譜上太複雜的就自行簡化,到最後,只記得和弦根音。有些歌曲還是很麻煩,於是,藍調就成了最佳選擇,反正12小節的和弦進行,就把歌曲搞定。 

美其名叫做『即興』,根本就是『隨興』,說真的,那有能力和人家『即興』,『即興』是要solo的,可是就算到現在,我也還不懂怎麼solo。 

但是,我想,當藍調的概念出現時,創作就成為只是『填詞』,只要在原有的藍調12小節裡填上歌詞,一首首創作曲就出現了;然後,一樣的12小節換上其他節奏,像punk,或者funk,就又完成了不同的style。
一時之間,創作出現了,原來創作不難。
MegaCake1005 2000/7/9



4.-其實創作一直存在 
其實創作一直存在,只是始終少了舞台,特別是就校園民歌而言,想當年參加高中民謠吉他社時,社團編發的歌本最後就有數首學長姊的創作曲,還很好聽呢^O^,而當時的學長姊包括雷光夏和林正如等人。

校園民歌的創作,如果不是像大專歌謠創作比賽或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賽等詞曲創作的比賽,一般人幾乎沒有機會聽到。運氣好的歌曲從比賽中脫穎而出,被唱片公司發行,那也要看歌曲是不是唱片主打歌,才有被大眾聽見的機會。 

一般表演場所(包括pub或民歌西餐廳)還是以翻唱國內外流行歌曲為主,對樂團而言,最受歡迎的還是像Eagles等西洋老歌或是當下西洋流行歌曲,那還是聽眾會嫌樂團的聲音太吵的年代,大學時候,每次在校門口辦演唱會,一定會有來自校內外的抗議,更慘的是,在社團練習也難逃一劫。 

我和助教說,既然這個社團成立,我們就是需要練習,我們的設備不好(當時有一套爵士鼓,和幾顆30W的吉他音箱),如果這樣還吵到別人,我們只能說抱歉,況且,我不認為管弦樂團練習的聲音會比較小。如果說,我們的音樂比較難聽,那很抱歉,我們需要更多的練習。 

我覺得人是習慣的動物,在我們持續轟炸一個多學期後,發現同學或附近居民的抗噪性(或說抗難聽性^O^)大幅提高;其實也是環境的改變吧。 

伍佰 & China Blue的掘起對樂團絕對有正面的助益,至少他讓一般人不至於看到樂團上台就閃人,相反的,人們知道,樂團是可以為舞/晚會或活動帶來高潮的,人們終於見識到樂團的舞台魅力。 

伍佰 & China Blue 的歌開始被其他新的樂團翻唱,這是之前比較少見的,本土樂團翻唱本土樂團的歌,不過我想是之前真正走紅的樂團不多吧。其實他們所引發的是Live的熱潮,然後,間接對樂團發展產生正面影響,我常以為,對樂團而言Live是唯一的舞台,唱片不過是附加的產品(我想以現在數位音樂的來臨,人們真正願意花錢的,可能不再是唱片,他可能燒一片光碟,或者去網路免費/付費下載一首歌曲,然後,花錢排隊買票去看現場演唱會),我在想,如果家裡影音效果可以在可接受的價格下,弄的像電影院,然後,VCD或DVD的出版速度快些(其實盜版的速度已經很快),可能大家會選擇在家裡觀賞吧。但是,有些東西就是非得到現場才能感受到那種震撼,與『互動』,互動很重要,那是一種『參與感』,無法被取代。 

樂團本身與樂團的舞台變多了,同時也創造出一群新的聽眾,期待本土新聲音的到來。
1975年6月楊弦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展開一連串的『民歌運動』;20年後,1995年台北一場屬於本土樂團的『樂團運動』正要展開。
MegaCake1005 2000/7/13



5.創作年代
我一直以為1995年台大的酒神祭、墾丁春天的吶喊、北區大專搖滾聯盟的搖不死滾不倒與許信良競選總部扮的轟炸台北等活動,開啟樂團活動蓬勃發展的序幕。

然後在1996年的『春天吶喊』與『台灣樂團野台開唱』,創作樂團開始浮上檯面,當然除了活動,一些以創作樂團為主的Pub也紛紛成立,獨立廠牌的崛起與一個個獨立創作樂團進行簽約,而少數樂團也開始DIY的錄製發行自己的唱片。 

糯米團其實是當時相當被看好的年輕樂團,他們在寶麗金新人獎脫穎而出後,贏得唱片合約,發行了一張專輯唱片,在市場上引起不少迴響,說真的我原本以為他們會成功的〈至少像現在五月天般的成功〉,只是,我想難逃玩團宿命--當兵。 

在出了一張唱片後,團員面臨當兵的問題,導致兩年後喪失大好江山,群眾是健忘的,兩年對他們而言太久了。市場開始對樂團的東西產生需求,在這同時,我必須主觀的認為像骨肉皮這些大團,對新的聽眾而言,音樂太老了,與他們之間有著一段距離,樂團不願放下身段迎合市場,自然,聽眾自己選擇了他們有興趣的、想聽的。
我想以四分衛、脫拉庫和五月天這三個樂團為代表,其中四分衛是由獨立廠牌角頭音樂製作發行,脫拉庫則在Sony旗下,五月天在滾石旗下〈之前在角頭音樂出了哀國歌曲的合輯〉。脫拉庫和五月天一樣得到大唱片公司的支持,只是單就唱片銷售量而言,五月天受市場歡迎的程度高了些。 

其實也不是所有的獨立樂團都像主流靠攏,固守陣地的也不在少數。只是,如果當初人們選擇獨立樂團的原因是,想聽聽不同的聲音,那麼,獨立樂團間日益增加的同質性將會是一大殺傷力,『為什麼不去聽獨立樂團呢?』一次閒聊中我這麼問著我的朋友,大學時代我們幾乎每個星期都去獨立樂團演奏的Pub報到,『不知道,只是覺得聽來聽去都是一樣的東西,且不管同個樂團沒有新歌,不同樂團間的東西也好像』,少了一種新奇的驚喜,也少了一種繼續的動力,慢慢的,不能忍受一直出錯的吉他solo,拍子不穩的鼓手,永遠彈根音的Bass手,一樣的黃色笑話。
我,剛好也面臨當兵的惡夢,兩年,在東引小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MegaCake1005 2000/7/14


6.練習練習再練習 
在一次關於音樂的討論中,忘了是誰這麼告訴我的,『寫歌,對玩Jazz的我們來說,似乎還沒那麼迫切與困難;Real Book(Jazz樂譜)裡的歌曲夠我們玩的了。』我想,他的意思是說,對Jazz而言,創作就像是設計一段主旋律與歌曲和弦進行,設計一個節奏,最後填上歌詞(或者只是樂器演奏),其他的,大部份就看樂手的『瞬間演奏』,而這正是我們每次演奏所做的事情。

每次聽到有朋友說,『啊你們怎麼每次都演奏這些曲子』,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沒錯,他說的是事實,我們目前比較固定的就那三、四十首曲目,可是,我自己都不敢說我可以每次都彈的一模一樣,我也蠻確信Herb應該不會每次都吹一樣的東西,所以,除了主旋律大概每次一樣,其他部份應該是每次都不一樣。 

『一般人都只聽主旋律吧』,就像他們習慣聽到『人聲』,習慣樂團就是要有主唱,所以,『你們樂團為什麼沒有主唱?』這是我很難回答的另一個問題^O^ 

Jazz比較接近古典,至少,我自己是這麼認為啦。他讓音樂回歸到音樂本身,Rock其實有時候會因為所謂的『搖滾精神』,混淆了音樂本身,所以粗糙的東西穿上『符合搖滾精神』這種意識型態的外衣,得以存活。
我不知道,假設一個本土的搖滾樂團,完成一首歌曲後,還有沒有不斷修正的動作,還是,『這是這樣』,然後,再寫下一首。 

如果,本土的獨立創作樂團,少了音樂的原創性,喪失了在音樂上的創造力,那麼,很快的就會發現,所謂的獨立創作音樂,不過是技術不夠成熟樂手所作出來的『粗糙流行音樂』,這種現象,在主流音樂紛紛求新求變的情況下,更加突顯出來,屆時,獨立創作樂團的空間勢必受到擠壓。 

『今天,我們可以站在台上表演,是因為我們年輕』,那天在Branco,Eddie的這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很殘酷,但是我知道他說的是事實。年輕的樂手不斷跟進,如果,自己的音樂沒有進步,就等待被淘汰出局吧。
 
以目前獨立創作樂團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樂團再也沒有任何藉口,要求聽眾接受有瑕疵、不成熟的音樂,樂團再也沒有任何藉口,拒絕進步,樂團再也沒有任何藉口,去批評台灣沒有好環境、好聽眾。更何況,樂團所面臨的將會是來自鄰近國家(最明顯的是日本),獨立創作樂團的大舉來犯,到時候,樂團發現聽眾流失,說不定又說台灣聽眾『崇洋媚外』,沒錯,是『崇洋媚外』,但是,聽眾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當國外樂手每天花超過四個小時練習的時候,台灣的樂手又在幹嘛呢?在以日本樂團來說,他們就是有辦法的歌彈的一模一樣,把Solo彈的一模一樣,試問怎麼做到的?沒有別的辦法,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 

其實,玩了Jazz以後才發現,基礎練習終究不能跳過,一些很根本的樂理、識譜、聽寫、節奏….等等,就算是要做電腦音樂的人,也是需要具備這些能力,一定要花時間、下功夫去搞懂,如此,才能達到真正玩的境界,隨心所欲的玩音樂。而這正是我努力的目標,我希望自己能把這些東西搞懂,然後,享受盡情駕馭音樂的快感。

MegaCake1005 2000/7/16



7.Herb Quintet 
退伍後一個星期,俊評,Herb,阿豪和我(原本還有Eddie,但他後來退出,直到最近才又和我們一起玩)組成了Herb Quartet Jazz Band,開始了我這一年多的爵士歷程。

一開始玩其實很不能適應,先不管團員彼此的陌生,爵士樂對我而言是個全新的東西,沒錯,我接觸Bass快九年,但是,我必須承認在這之前,我從沒有很認真的花費苦心去練習,當兵兩年沒話說,但是兩年高中,五年大學,我始終沒有苦練過;我指的苦練是指基礎練習,我只是不斷的套歌,一首又一首,而且還越來越懶惰,一開始會想練到一模一樣,後來就隨便,只要和弦對了就算了。 

玩Jazz沒辦法如此,玩Jazz沒辦法用我之前的『偷吃步』瞞混過關。
玩Jazz需要的是『實力』,在音樂上的實力;還有『創造力』,對音樂的想法。甚麼是『實力』,最具體的莫過於『速度』,今天,一首曲子的速度300,你就是必須有彈到300的實力才做的出來,相反的如果一首曲子只有120,也要彈的出來;今天,一首曲子是Bossa的節奏,你就是必須要會Bossa,那更不用說最基本的Swing,每首Jazz的曲子,幾乎都要有Swing的感覺,如果沒有,不夠Swing,甚至不會Swing,就不用想玩Jazz。甚麼是『創造力』,其實就是每個人音樂的Sense,這個Sense必須有自己的想法在裡面,絕對不是一味的Copy,音樂絕對不會是一成不變,特別像Jazz來說,一段主旋律完之後,就是樂手『瞬間演奏』(即興)的能力考驗,每個樂手必須對自己要演奏的東西有想法,對其他團員演奏的東西有想法,然後在第一時間演奏出來。 

另外,Jazz和Rock或其他類型音樂有所不同點在於『重音的位置』,Rock的重音在『一、三拍』,而Jazz在『二、四拍』,所以,他們說,Rock是前進的音樂,你會感受到一種『前進的感覺』,而Jazz是後退的音樂,所以在相同速度(如200)的情況下,Rock的歌曲會讓聽眾覺得比較快,相對的Jazz比較慢。 

在這個狀況下,我只能讓自己重新學習,讓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奏中去揣摩掌握Jazz的感覺,Swing的感覺。我們正常情況下,一個星期表演2-3天,練團一天,但是,之前要補的洞實在太多了,我自己很清楚,所以一直對其他團員感到一絲愧疚,總覺得自己在拖大家的進度。
MegaCake1005 2000/7/16



8.開始接觸爵士 
其實,開始接觸爵士樂,是因為在學校辦了唱片展,其中向唱片公司借了各種類型音樂唱片,在學校讓同學試聽,接近1000片各式各樣音樂類型的唱片,每片都可以在現場用CD Player聽,那時只是很單純的相信,有些音樂之所以沒有聽眾,不是音樂不好,而是少了一個管道,一般人最大的困擾在於聽不到,喜不喜歡是另一回事。一個星期的活動下來,更確定了我的想法,而我自己也是趁這個機會狠狠的聽了一星期的各式唱片,很多東西,沒聽過真的不敢也不知道怎麼買,而不買,又聽不到。

那時,爵士樂的唱片,除了寶麗金的Verve系列,最主要的是由滾石所代理出版的『滾石爵士音樂百科全書』,接觸『Blue Note』或其他廠牌是退伍回來,加入Herb Quartet(現在已經是Herb Quintet)後,Herb和Eddie介紹才開始聽的。 

第一次玩所謂的爵士,就追朔回大三的時候,加入『Flavor』,我們有兩首創作曲,根據詞曲作者連世昌和其他人的說法,他們說這是『Bossa Nova』味道的曲子,我們四處比賽,也得了獎,只是難逃散團的命運,團員畢業後,男的要當兵,女的有工作壓力,音樂看不見未來,這說來有些無奈吧。 

之後,玩團停了一陣子,又回去玩藍調與老搖滾。
當初組小甜甜與大迪迪純粹是好玩,想說快畢業了,總是要留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再者,那時候一直想做比較『概念性』的音樂(這可能和那時瘋狂迷上Pink Floyd等團有關)。就這樣作了一首奇怪的歌『掙扎的華爾滋』,莫名其妙的去參加熱門音樂大賽,很刻意的拿回『最佳服裝造型獎』;事後來看,我覺得那比較接近『表演藝術』的概念,同時給人聽覺與視覺上的震撼,意思是到了,只是沒能很準確與完整的把我們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是最大的遺憾,在那之後,我想我們幾個大概也失去那種勇於嚐試的精神,相較之下,我們後來做的,就都保守多了。 

玩團再次受挫,也就整個停擺下來,當然,或許有一部份原因是我『戀愛了^O^』。
偶然的機會裡,我再次遇到Eddie,他開始彈鋼琴而很少碰吉他了,他開始玩爵士而很少玩其他的東西了;我,就這樣被帶往爵士的道路。 

在『法國號』這間奇怪的店,一間禁煙的Pub,我們表演了超過半年,之後,我因為兵役問題離開,兩年後,那間店還在,但是好像成了基督教的團契場所,不再營業了。
MegaCake1005 2000/7/16



9.『讓音樂養活你,讓你只為了音樂活著…. 
以目前的狀況看來,真正的贏家在於音樂教室、樂器行和練團室,原因很簡單,只有他們賺得到錢,而且是賺創作者的錢,創作者增加的結果造成這類音樂商品的需求相對增加,但是,當樂器行等將成本轉嫁給創作者之後,創作者卻很難將成本轉嫁出去,如果,創作者是最終使用者,這問題還不大,但是,創作者卻是音樂加工者、音樂生產者,樂器之類東西對於創作者而言屬於『生財器具』,一首首創作曲本身是其產品,現場表演是其產品,產品如何出售進而產生獲利才是關鍵所在;以前透過唱片公司,現在,或許可以自己透過網際網路。

當然,或許有人會質疑,音樂不是商品,做音樂不是為了賺錢,那很好啊,那就不存在所謂職業創作者,或許真有一些人基於某些原因〈可能是家裡有錢,所以根本不需要工作賺錢〉,可以全心的投入音樂創作,但是,這畢竟是少數。 

如果,音樂創作本身在這個社會得不到該有的報酬,那麼也就少了一種鼓勵音樂創作的誘因,而這也是我覺得目前『網際網路上音樂網站經營者,僅以音樂推廣作為誘因是不夠的,音樂創作需要更實際的報酬-錢,如果不能馬上提供,至少也該讓音樂創作者看到,一個合理分配的機制』。 

當音樂創作本身可以藉由合理的分配機制獲得應有的報酬後,自然會產生一種驅力,鼓勵更多人投注更多心力於音樂創作上,相對的,聽眾也將會有更多聽的選擇。 

『如果你真的很喜歡音樂,你就應該讓音樂養活你』,那天小刀的話,又慢慢浮現,『讓音樂養活你,讓你只為了音樂活著….』,我是這麼想著。 

終於告一段落了,粉累,^O^,親愛的利文,妳妳妳能接受嘛?希望可以交差,不然就尷尬了。
MegaCake1005 2000/7/17



10.機會與威脅 
獨立音樂創作曾經有過一個很好的機會點,那是國外忽然吹起一股『獨立廠牌』的風潮,再加上一些『另類音樂』在唱片市場銷售的優異表現,使得一家家唱片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公司成立了自然也就需要一些簽約歌手/樂團,所以幾乎每個樂團只要沒有太多意外,都和人簽了約,或者,自己開始錄製CD。可惜不知是真的台灣音樂環境太差或是其他原因,未能如國外造成一股風潮,當然這其中的例外就是剛開始的糯米團,和後來的脫拉庫、五月天,特別是五月天,我想他無疑的是告訴唱片公司,本土樂團確實是有開發的空間。

只是,五月天本身其實是引起爭議的,有人說他們根本已經不是地下樂團,他們作的東西根本不是地下音樂。我想,每個樂團絕對有選擇自己樂風的權利,只能說五月天選擇了一個為主流市場所能接受的樂風,但是,千萬記住的是,絕對不是每個作那種樂風的樂團都會成功,樂團應該思考自己要的到底是甚麼,掌聲、或是自我表現?
回到網際網路來看,我個人認為這是獨立音樂創作者的機會,但也是威脅。機會是因為,終於有一個管道可以將自己的音樂散播出去;威脅則是,當每個獨立音樂創作者都透過這個方式,將自己音樂散播出去,就會成為一場『資訊超載』的大災難。況且,以目前網際網路的現況來說,有太多遊戲規則尚未建立,就以『使用者付費』的概念來說,該怎麼落實也沒有個共識,在現在網友的一般觀念裡,網路資訊應該是『共享的』、『免費的』,任何向網友收取費用的方式,都受到相當多的阻撓。如此一來有礙創作者得到應有之報酬,進而降低了提供更好的創作音樂意願。 

就我看來,台灣一定要發展出自己的『獨立唱片工業』,讓獨立唱片工業裡的每個人都能得到他應有的報酬,如此才是長久之計。 

不管怎麼說,網際網路的時代已經來臨,而我也願意相信『使用者付費』的觀念終能被網友所接受,音樂創作者自己為其創作曲訂價的時代將要來臨,消費者也可以享受到更多重的選擇,不只是音樂類型上的選擇,也是音樂消費的選擇;你可以選擇上網或者到傳統唱片行買唱片,或者你可以從網路上直接付費下載你有興趣的歌曲,或者你可以選擇租音樂,不管是論時計費,或者論次計費都可以,或者你可以選擇看/聽廣告,然後免費聽音樂….,但是,不變的是,你必須花錢買票去看一場現場演唱會,去親自體驗那種感覺,僅管,越來越多現場演唱會會做現場或錄影轉播,但是,唯有到了現場,才會有一種『參與感』,才會和創作者產生一種『互動』的感覺。事實上也只有這樣才能降低盜版的傷害,讓音樂價格真實反應音樂成本,讓盜版無利可圖,讓演唱會不再只是唱片宣傳,而是收入的來源(我想,在這裡面傷害最大的可能是唱片公司的原有利益,註定會遭到重新分配的命運)。
MegaCake1005 2000/7/16




11.接近尾聲 
拉哩拉喳的寫了一堆,當初,是因為工作的需要,後來,案子停了,就把它當做整理一下自己的音樂歷程,剛好遇到利文邀稿,懶惰的我就趁機把它完成,只是,我知道這和利文要的東西會有所出入,我想這裡寫的東西太個人、太主觀了,完全以第一人稱來描述我自己所經歷與看到關於臺灣玩音樂的一群人,我試著就只以一個player的角度來討論,其他的,在我當兵前完成的一篇音樂雜記,我是以一個大學社團、北區大專搖滾聯盟負責人與音樂活動主辦人的角度來討論,或許有興趣的人可以拿來比較看看;這兩篇和一般的評論文章不同處在於,一般評論者大多沒有實際參與活動的前置與音樂演奏/創作本身,他們站在一個看似更為超然的角度看這個圈子,然後以他們自身對英美搖滾樂的認知,對應回台灣本土的獨立創作樂團。我想,這中間絕對會有所出入,所以,應該有人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

我自認對學生社團這部份算是相當熟悉(至少在我那個年代),對於一些獨立創作樂團也算有所接觸(這幾年就完全陌生,一方面是入伍後不再負責聯盟事務,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對於這個圈子產生懷疑,我對於當初鼓勵創作的結果感到疑惑,因為創作,很多樂團,似乎跳過了幾個重要階段),對於自己剛好從校園民歌到搖滾樂團到爵士樂團的歷程也感到有趣(說不定以後我會改聽『電子音樂』,那就會更有趣了^O^)。 

好了,是該下結論的時候了。回應利文的邀稿,我把結論拉回本土獨立創作者的生存空間。
誠如我在一開始提出的,本土獨立創作,用音樂型態可分為四類,即校園民歌、搖滾樂團、電音世代與爵士樂團。 

其中校園民歌以民謠吉他社為重心,透過各式歌唱比賽進入主流唱片,事實上,校園民歌影響主流唱片已有一段時間。 

搖滾樂團則是以熱門音樂社為重心,透過在一些特定Pub、校園與特定活動(如『臺灣樂團野台開唱』)演出增加知名度,專門針對樂團的比賽並不多,通常附設在一般歌唱比賽裡,只有每年暑假的『熱門音樂大賽』是完全針對樂團舉辦的。 

電音世代和Rave Party的興起絕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目前正處於萌芽期(相當於地下樂團的Wood Top階段),而他們在未來將改變Player對於音樂創作的思考,『DJ對音樂環境的改革,在於『現成物拼貼也是創作』的音樂創作概念。所謂『音樂創作』,不再只是組合一個個的音符變出一首新歌,而是當電音與現成音樂結合時,所產生的新風格、新意義,真正的創意就在其中。(羅悅全等(2000)(秘密基地 台北的音樂版圖),商周出版,P.205)』 

爵士樂團和其他不同的是,通常是從管弦樂團的薩克斯風手或小喇叭手開始,從一開始的團練,到後來自己去練一些爵士的曲子,組爵士樂團,而管弦樂團可以說是從古典音樂系統出來的一群Player。年輕的爵士樂團在臺灣目前並不多見,但是有越來越多年輕樂手赴歐美的音樂學校取經,相信不久之後,本土爵士樂團將會大幅成長。
和電音世代相同的是爵士樂團目前也在萌芽期,未來也將對音樂思考與創作產生一些改變。有趣的是兩者所走的路竟是完全不同,爵士樂將音樂回歸到演奏者本身,強調演奏者本身能力與技巧,而電子音樂將音樂與演奏者抽離,改以電腦或其他輔助器材代替,爵士樂將音樂、創作者與演奏者緊密結合在一起,電子音樂將音樂與創作者結合,演奏者其實並不存在,為什麼呢?因為演奏者事實上已經被創作者本身或者電腦等輔助器材取代,利用電腦,創作者可以很輕鬆的將他的想法用電腦做出來,他可以一個人用電腦就做出整個管弦樂團的音樂,甚至他可以很輕鬆的超越人類的極限,做出正常人無法做出的音樂,更甚者,他可以『創造』一個根本不存在自然界的『聲響』,只要他願意。 

說到這好像人與機器的戰爭,沒錯,電子音樂是需要人去『設計、排列組合』,但是,如果讓電腦自動以隨機亂數來『產生』音樂呢?每次想到這個問題就覺得怪怪的,然後,再想到,網路上越來越多免費的MP3音樂下載,如果用電腦『量產』….,總之就是怪怪的。
MegaCake1005 2000/7/16




附錄:信-關於音樂 
你的信收到了^O^
我想以一個樂手的身分,從高中加入民謠吉他社學民謠吉他,到學電貝斯組樂團,到大學參加搖研社,重新思考音樂的本質,到藍調的即興,到嘗試歌詞創作,到音樂創作唱出自己,到接觸爵士,到玩爵士音樂的歷程,然後順便帶出台灣的獨立音樂其實是歷經四個階段,
校園民歌-獨立樂團-爵士樂團-電子音樂
其中校園民歌已經幾乎被主流唱片市場納編;獨立樂團也步入成熟期,漸漸向主流靠攏,電子音樂與爵士音樂正在萌芽階段,在未來勢必回過頭來對獨立樂團產生衝擊,就像當初獨立樂團給過校園民歌的衝擊一般
我已經完成了一部份,暫時放在明日報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agemo/index.html
你若有興趣可以去看看,然後,如果你也能接受,我想,我就現有的完成後,改寫一個3000字左右的版本給你,好嗎?
Omega 

 

fjur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咳咳,看來樓下那個活動沒人鳥我,只好再弄點有意義的事情 *菸~*

野台邁入今年是多少年,說實在的我並不清楚,但我只知道這似乎跟墾丁春吶一樣,人越來越多,目的也越來越模糊了。

以下文章是由OMEGA學長當年所撰寫的一系列有關北大搖聯的文章,現在看來真是感慨良多呀...(真是正經...)

『北區大專搖滾聯盟』的故事


註1.該網頁已不再更新。
註2.文章著作權屬OMEGA。

fjur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